20210208_161101.jpg  

這篇文章是我在兒童發展遲緩的社團看到的

看完之後,覺得心有戚戚焉

句句說到我的心坎裡

帶特別的孩子真的好累、好累...

年輕的時候,曾經想過不要生小孩

因為萬一生到有問題的,例如:自閉症,那可怎麼辦

教學生的時候也教過自閉症和亞斯

沒想到我自己的兒子就是亞斯,真的是老天爺給我的考驗

每當他情緒來的時候,看他哭得要死要活,我真的覺得煩死了

真心覺得他是老天爺派來考驗我的。

 

轉載有徵得發文者的同意

 

20220218_112258.jpg  

 

文長,有大實話,忠言逆耳,不喜勿入。 
近期看到部分父母心類的狀況,一位版友私我,希望我能再說說我家恩恩的經驗,我原本覺得,自己已經分享很多次,也許家長們會爬文,就可以看到了。
不過,這兩週吾兒有明顯的進步,最近這孩子進校門口時,突然會主動和師長打招呼了,之前說了很多次,都沒有做到,這兩天開始,會主動向老師問好。
因此,我想花多一點時間和篇幅,約略描述吾兒長達五年的早療過程。 
從吾兒一歲十個月開始尋醫、早療,到聯評後確認是遲緩,是兩歲半左右。早療分為語言治療、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,至今仍維持職能和語言治療,當時物理治療是水療,不是SPA水療,而是透過水中漂浮與簡單泳技,強化感受並誘發認知行為;雖然後來不需要,但吾兒因此學會了游泳。
恩恩從一歲十個月、零語言,到發出疊字音,大約是幼幼班、兩歲八個月;說出五個不疊字的短句,大約是小班、三歲半;勉強說出超過十個字的句子,已經是大班上學期,大約五歲半;中間有段不算短的撞牆期,恩恩從小班下學期、中班全學年,一直到大班,主動能說出有意義、自我表達的字彙很少,但是閱讀能力卻進步很多,在福建泉州讀中班的時候有很明顯的表現,老師當時還有錄下影片,當時看到覺得,根本就是鬼上身、不是我兒子。 
從小班畢業到進入小一,是最忐忑不安的階段,因為話不會說、交流困難、失控、恍神、突發行為等,都是一顆顆不定時炸彈,怕在小一班上瞬間炸裂,也給老師同學們帶來麻煩。即使申請到資源班,也是每週一次,剩下時間都是在班上,和乖巧、聽話、能溝通的同齡同學在一起,吾兒難免顯得突兀。 
感謝班導師的耐心與搭橋,讓班上同學給予吾兒最大的包容,也讓班上其他孩子從小就認識到,每個人都有其獨一無二的特質,只是有些孩子的特別,看起來很奇怪,就像我兒子。班導師、還有安親班老師,同時都指派了班上的小天使同學,適時地帶領他到正確的班級和位置,適當地提醒吾兒該吃飯、集合、排隊和放學,不然人都不知道丟掉在哪裡了。 
學校有社團活動,從一進入小學就開始參與,至今沒有間斷,也開發了新技能:繪畫,而且是畫的很好看的那種。 
期間有沒有遇到欺凌?當然有,雖然不多,但是都是機會教育。小一剛開學沒多久,吾兒水壺的水,全部灑在自己的書包裡,安親班老師第一時間還罵了他;我知道之後,立馬為他辯解,因為這孩子很固著,水壺一定鎖的老緊,開蓋、喝水、蓋上、扣安全鎖,都是標準一套,絕對不可能自己把水倒進去書包裡,而且也不符合平日其潔癖至極的龜毛個性。後來抓到,是班上的女同學惡搞栽贓,老師也向我道歉。 
上兩週,安親班同學跑來跟我老婆告狀,說恩恩推了他;知道之後,我便立馬聯繫老師,說明要了解前因後果,如果是吾兒主動出手,我必定狠狠揍他;反之,如果他是因為被欺負而還手,那我要他以後回擊地更用力。事實證明,他就是一直被捉弄而還擊,因此我要他未來再次遇到類似狀況,不只是推搡,更要直接打爆對方。
 
以下的話對部分家長不中聽,不喜勿入。 
別說孩子毀了你的人生,因為孩子的人生只有你,他比你更需要你自己;成年人要有責任感,和擔當的勇氣,這是這個世代一部分的年輕父母,所缺乏的特質。 
慢飛的孩子,要很多的時間陪伴,不能只丟給單位和老師,孩子不會變好的,永遠都不會,因為你不在,他便只是被當成麻煩扔在一旁,而孩子其實什麼都知道,你以為他不會說話,就什麼都不懂,其實這類的孩子,心思比普通人更敏感,很多的行為潰縮,就是因為高敏感與恐懼所造成。
仔細觀察,然後因材施教,並且大量的陪伴,這是永遠都不會有錯的教育原則。
以前的年代,這類的孩子比例上不高,但愈趨近現代,幾乎每間學校、每個年級,都有好幾個這樣的孩子,而且似乎後天的原因居多。後天的可能成因,你我大家心知肚明,就是雙薪家庭、手機平板、興趣匱乏、人際交際圈狹小等等,自身的問題,傳給了下一代。 
我們當初也是因為第一胎的養成,造成第二胎的養育傲慢,忙於工作和外圍交際,導致孩子的各種認知的啟蒙未開,生理上的前額葉發育不足,讓一開始好好的嬰兒寶貝,到了該叫爸爸媽媽的時間不喊,該說話的時候不說,兩歲了,連一個字都沒辦法說出來。我們不知道是不會,還是不想,或是兩者皆有,但是唯一該有的覺悟,就是事不宜遲!馬上帶孩子看醫生、早療、大量的陪伴。 
現在的恩恩,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,說話還是慢,但是已經跟上四歲多的能力,說一句話要想半天,或是邊說邊想,但是我們都願意等他說完,並且在完整說完後鼓勵他,若是說不完整或說錯了,溫和地糾正就好了。例如我常問他,要不要吃水果,他常會說:沒有,而非:不用、不要;誤用字句,例如他會說:爸爸,你有不有吃過榴槤?
糾正就好,無需責備。 
賞罰分明,罰的,都是大原則上頭的犯錯,例如上課發怪聲、恍神、亂丟東西,或是影響同學。高密度的督促自己的教育行為,也積極關切自己的孩子。沒必要或無效交際,都要捨去,除外也多點時間給孩子,而不是滑手機、打手遊、玩桌機電競。 
吾兒在目前的早療單位上課快兩年了,老師換了一批又一批,原因不是單位待遇差,而是很多時候,對於家長的灰心與無力感。兩堂半小時的課中間休息,老師都會找家長討論上課當天的狀況,往往只有我和我老婆,以及少數幾位家長在場,很多家長是不見人影的。直覺上,就是把孩子丟給單位,當安親用。那要孩子怎麼進步?怎麼好得起來?家長根本什麼都沒看見,要怎麼回家複製早療老師的經驗與痛點,建立親子在家的特殊教育模式?只有大量的陪伴、陪伴、陪伴,早療和其他輔助,功能性只佔了三成以下,七成以上都是父母建立起來的成效。
大家都很崇拜蔡傑爸,他孩子的成功,是偶然嗎?不是,就是無私、大量地陪伴,觀察後再修正
持續、重複、不間斷,五年、十年,孩子就起來了。
我不需要吾兒飛黃騰達,只要他能照顧好自己,就足夠了。
那花個五年、十年,不願意嗎?至少我心甘情願,因為那是我的孩子。
對我來說,連孩子都不願付出,其他的理想目標、自我滿足或自我實現,都顯得無謂又乏味。 
忠言逆耳,不喜勿噴。
吾兒還是很怪啊,但是試著讓他變得有趣和獨特,獨特又有趣的事情,往往都是離經叛道的居多。
多數人不討厭就好。
好了,落落長,祝大家順心。
孩子雖是我們的魔考,而我們,是孩子的唯一。
晚安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